什么情况下鱼不愿意咬钩?是不是鱼塘老板把鱼喂饱的时候?鱼不咬钩

什么情况下鱼不愿意咬钩?是不是鱼塘老板把鱼喂饱的时候?



1、什么情况下鱼不愿意咬钩?是不是鱼塘老板把鱼喂饱的时候?

哪些具体的原因造成鱼不吃食,停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咬钩)的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涉及到鱼类学、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在此以实践钓鱼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办法。 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软脊椎动物,它的生存离不开水和氧气。在缺氧的水体里,鱼类与人1样会感觉很不适,为减少氧气的消耗,也是鱼类生存的本能,就会在水里少游动,减少进食或拒食。“肥水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所谓的“肥水”就是水质受到污染使水中含氧量比较低的水体,首先让我们了解1下造成水体溶氧量低的因素。 1是用各类污水作为补充水源,在这样的水域中由于褐藻、甲藻等过多过盛,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在夏天日光长时间照射下,各种藻类分解时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鱼类吃食,甚至死亡。 2是在多年未清淤,鱼塘中鱼的密度高,又得不到氧和活水补充的老鱼塘,鱼会因缺氧而浮头,无心吃食。 3是有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水草,封闭了水面,水体从空气中得不到氧气的补充,遇上日照强,气温高等天气,鱼类感到窒息就会上浮换气而不食。以上这些就是造成水中含氧量低鱼不咬钩的主要原因。 应对的办法: 1) 选择雨天出钓。因为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雨水的注入使水中溶氧增加,鱼类觅食的欲望强烈。 2) 在缺氧的水域中垂钓我们可以采用钓浮,钓离底的技法。因为在这种水域中上层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鱼儿大多集中在中上层活动。 3) 溶氧底的水域水温升高快,降温也快,春夏两季更为突出,白天与早晚相比,温差很大,1般应遵循钓早不钓午,钓冷不钓热,夏钓浅、冬钓深的原则。 4)选择适合鱼类对口的钓饵,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素饵要好于荤饵,味道清淡的钓饵要比浓烈的钓饵更受鱼类的喜爱。 2. 低气压天气是影响鱼类吃食1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钓鱼人经常遇上的,它主要的形成和形式表现在: 1)天气闷热,无1丝的风,水面静止不动,鱼在水体里萎靡不振,不思进食,渔谚说的好“水不动、鱼不跳、风不吹、鱼不咬”。 2)春雾而雨,冬雾即晴。雾长时间笼罩不散,造成无风,气压低,鱼类沉于水底,很少活动。 3)刮东南风使大气中水分增多而气压变低,水体不能从大气中吸收氧气,水中严重缺氧,鱼在水底感到极度的不适,不得不浮头呼吸。 明白了低气压天气鱼不咬钩的原因,就有了应对的办法: 1)找有水流的地方(如池中或塘里面的进出水口)下钩,水流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2)钓浅水或有水草树丛处,浅水处上下水流对流快含氧量高,水草树丛处由于光合作用比别的水域溶氧量要大。 3)流动性的水域水体含氧量充足,是低气压天气钓鱼的首选。 3. 鱼类的摄食与气温水温有着密切关系,气温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水温 ,而鱼是变温性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反应敏感,直接影响其生长、活动和进食。多数鱼类最佳摄食,都有1个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在水温15—25度时吃食最为强烈,10—15度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度以下食欲减退,4度以下就会完全停止进食。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的上下幅度最大。青、草、鳊等鱼类摄食温度上下界限也比较宽。喜热性肉食鱼类如鳡、乌鳢以及黄鳝、甲鱼等摄食温度相应要高,入冬后或潜入深水,或藏于洞穴和泥中,不思食。冷水性鱼类则喜欢在低温的水中觅食。
因此,我们在垂钓时就可以根据鱼类的不同习性,摄食时对气温、水温的要求不1样的差别,灵活多变的采取相应的垂钓办法。 1)垂钓之前测水温,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手入水1试.夏天即使地面温度不高,如果水烫手、也不宜下钩,冬天即使地面温度很低,水不很冷,鱼类还会活动觅食,是可以钓有所获的。 2)抓住春、秋两季垂钓的黄金季节,这两个季节1般天气温和,水温不冷不热,为鱼儿活动、觅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也是钓鱼人出钓的好时机。 3)不1样的季节,不1样的气温、水温条件下,垂钓时要选择合适的钓位,如在冬天由于气温低,水底温度要比表层温度高,鱼多在深水处活动,选在深水处做窝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4.饵料不对鱼口 饵料在钓鱼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施饵鱼不吃有几个原因: 1)在有些鱼塘里的鱼类由于人为的长期投喂某种鱼饲料或食物,形成了1定的偏口(这在投喂颗粒饵料的鱼塘里最常见),如鱼吃惯了腥的,你用香的鱼饵去钓,鱼就不会咬钩。 2)在有些自然水域里的鱼类受到食物来源的制约,也会形成偏食某种食物的趋向,你不能投其所好,也难有收获。 3)在钓鱼比赛中由于所用饵料的成份或味道、状态等不合鱼的吃口,也会造成鱼不吃食。 4)用受到污染的饵料(如你的手接触到异味的东西象汽油什么的,就会直接污染饵料)或变质的饵料去垂钓,都会造成鱼的拒食。 应对的办法: 1)去喂养的鱼塘钓鱼时,尽量用原塘颗粒垂钓,如找不到原塘颗粒,用商品饵配饵时也要在味道与所喂鱼料的味道接近。 2)外出垂钓或去比赛时要多带几种不同性质的饵料(荤的素的最好都带上),再根据试钓找出适合鱼食性的钓饵。 3)注意细节,避免饵料受到污染,垂钓时鱼饵现开现用,不用变质的饵料。 5.水位的变化对鱼类摄食影响很大,水体的涨落对鱼类觅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江河、水库等水域下雨发汛期,新鲜水不断注入水体,同时又给水体中带来大量的有机食物,加之水中的溶氧量增高,鱼类活动频繁,4处觅食,摄食量大增。退水或排放水体时,由于水中食物链发生变化,原有的某些食料流失,中间食物中断,引起鱼类生活的恐慌,就会游向深水处而无心寻食。还有1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中,水体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鱼类由于呼吸不断消耗氧气,水中溶氧越来越低或自然水域水质长期没有变化,形成了“死水”都会造成水中缺氧,也会出现鱼不吃食的现象。因水体变化影响鱼类摄食,我们可以用“宁钓涨水前,不钓落水后”“涨水钓边 退水钓中”这两句渔谚所说去应对。

6、水体在消毒后鱼不吃食 通常水太肥和为了治疗鱼病,或在我们所说的以天收费的“黑坑”里钓鱼,鱼塘老板做手脚等因素,就会投入氯化铵,漂白粉,生石灰等化学物,这些东西影响鱼的摄食是决定性的。 1)氯化铵是1种化肥,主要是消毒剂,只要1下它呛的鱼全部浮在水面根本不吃食,并不时的在水面跳动。 2)漂白粉,学名是“次氯酸钙”用于水质净化和鱼体消毒剂,它1入水,鱼也不吃食水质变清,同时水里含有大量的氯气鱼也受不了,呛得鱼在水里烦躁不安,到处乱串。 3)生石灰,学名氧化钙也是1种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同时是也是水质中和剂用来调节水的PH值即酸碱度,把它投入水里,鱼也不吃食。 7.鱼类处于繁殖期或患病都会拒食 每年鱼类都会有个生殖孕育期,在这期间鱼类忙于产卵繁殖后代,无心觅食。但在繁殖期间的前后1段时间,鱼类要摄取大量食物来维持或补充产卵消耗的能量,会有个摄食高峰期。 而鱼类1旦患病,食欲下降,尤其是鳃部病害,可使鱼类呼吸困难,食量大减或绝食。对鱼类因患病而不吃食,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的。 鱼类拒食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所叙,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从鱼类外界生活环境、鱼的自身、和人为因素等等方面去分析和探访鱼类拒食的内外因关系,在实践钓鱼中不断总结,找出1定的规律,再科学的掌握鱼情、水情、钓鱼环境的具体情况,改善错综复杂鱼不吃饵原因,就1定钓有所获。

鱼不咬钩



2、鱼不咬钩

同1个钓位,你今天频频上鱼,鱼获甚丰,但隔天再钓,也许1天下来,不管你是换饵也好,换位也好……想尽1切办法,可能浮漂还是1动不动,1鱼难得,空护而归。这样鱼获迥异的现象还很多,也往往令钓鱼人疑或不解。但鱼类为什么有时摄食强烈,有时又食欲全无呢,再有是哪些具体的原因造成鱼不吃食,停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咬钩)的呢?我认为,鱼类拒食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涉及到鱼类学、鱼类生理学,气象学,生物学等多学科方面的知识。但我不是这些学科类的专家,要从学术的理论上去揭秘鱼类拒食的原因,我无能为力。在此只能以实践钓鱼中积累的经验谈谈鱼类拒食的原因和应对的办法。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软脊椎动物,它的生存离不开水和氧气。在缺氧的水体里,鱼类与人1样会感觉很不适,为减少氧气的消耗,也是鱼类生存的本能,就会在水里少游动,减少进食或拒食。“肥水鱼难钓”这是钓鱼人的共识,所谓的“肥水”就是水质受到污染使水中含氧量比较低的水体,首先让我们了解1下造成水体溶氧量低的因素。1是用各类污水作为补充水源,在这样的水域中由于褐藻、甲藻等过多过盛,有的还含有过多的矿物质和腐殖质,水质肥,在夏天日光长时间照射下,各种藻类分解时不仅会消耗水中氧气,还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鱼类吃食,甚至死亡。2是在多年未清淤,鱼塘中鱼的密度高,又得不到氧和活水补充的老鱼塘,鱼会因缺氧而浮头,无心吃食。3是有些水域中生长着大量的水草,封闭了水面,水体从空气中得不到氧气的补充,遇上日照强,气温高等天气,鱼类感到窒息就会上浮换气而不食。以上这些就是造成水中含氧量低鱼不咬钩的主要原因。
应对的办法:
1)选择雨天出钓。因为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雨水的注入使水中溶氧增加,鱼类觅食的欲望强烈。
2)在缺氧的水域中垂钓我们可以采用钓浮,钓离底的技法。因为在这种水域中上层浮游生物多,溶氧量大,鱼儿大多集中在中上层活动。 3)溶氧底的水域水温升高快,降温也快,春夏两季更为突出,白天与早晚相比,温差很大,1般应遵循钓早不钓午,钓冷不钓热,夏钓浅、冬钓深的原则。
4)选择适合鱼类对口的钓饵,在含氧量低的水域中素饵要好于荤饵,味道清淡的钓饵要比浓烈的钓饵更受鱼类的喜爱。
2.低气压天气是影响鱼类吃食1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钓鱼人经常遇上的,它主要的形成和形式表现在:
1)天气闷热,无1丝的风,水面静止不动,鱼在水体里萎靡不振,不思进食,渔谚说的好“水不动、鱼不跳、风不吹、鱼不咬”。
2)春雾而雨,冬雾即晴。雾长时间笼罩不散,造成无风,气压低,鱼类沉于水底,很少活动。
3)刮东南风使大气中水分增多而气压变低,水体不能从大气中吸收氧气,水中严重缺氧,鱼在水底感到极度的不适,不得不浮头呼吸。
明白了低气压天气鱼不咬钩的原因,就有了应对的办法:
1)找有水流的地方(如池中或塘里面的进出水口)下钩,水流能增加水中的含氧量。
2)钓浅水或有水草树丛处,浅水处上下水流对流快含氧量高,水草树丛处由于光合作用比别的水域溶氧量要大。
3)流动性的水域水体含氧量充足,是低气压天气钓鱼的首选。
3.鱼类的摄食与气温水温有着密切关系,气温的变化直接作用于水温,而鱼是变温性动物,对水温的变化反应敏感,直接影响其生长、活动和进食。多数鱼类最佳摄食,都有1个上限温度和下限温度,其幅度因鱼种不同而异。鲤鱼在水温15—25度时吃食最为强烈,10—15度或25度以上则较弱,10度以下食欲减退,4度以下就会完全停止进食。鲫鱼的适应性最强,摄食的上下幅度最大。青、草、鳊等鱼类摄食温度上下界限也比较宽。喜热性肉食鱼类如鳡、乌鳢以及黄鳝、甲鱼等摄食温度相应要高,入冬后或潜入深水,或藏于洞穴和泥中,不思食。冷水性鱼类则喜欢在低温的水中觅食。
因此,我们在垂钓时就可以根据鱼类的不同习性,摄食时对气温、水温的要求不1样的差别,灵活多变的采取相应的垂钓办法。
1)垂钓之前测水温,最简单的测试方法就是用手入水1试.夏天即使地面温度不高,如果水烫手、也不宜下钩,冬天即使地面温度很低,水不很冷,鱼类还会活动觅食,是可以钓有所获的。
2)抓住春、秋两季垂钓的黄金季节,这两个季节1般天气温和,水温不冷不热,为鱼儿活动、觅食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也是钓鱼人出钓的好时机。
3)不1样的季节,不1样的气温、水温条件下,垂钓时要选择合适的钓位,如在冬天由于气温低,水底温度要比表层温度高,鱼多在深水处活动,选在深水处做窝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4.饵料不对鱼口饵料在钓鱼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施饵鱼不吃有几个原因:
1)在有些鱼塘里的鱼类由于人为的长期投喂某种鱼饲料或食物,形成了1定的偏口(这在投喂颗粒饵料的鱼塘里最常见),如鱼吃惯了腥的,你用香的鱼饵去钓,鱼就不会咬钩。
2)在有些自然水域里的鱼类受到食物来源的制约,也会形成偏食某种食物的趋向,你不能投其所好,也难有收获。
3)在钓鱼比赛中由于所用饵料的成份或味道、状态等不合鱼的吃口,也会造成鱼不吃食。
4)用受到污染的饵料(如你的手接触到异味的东西象汽油什么的,就会直接污染饵料)或变质的饵料去垂钓,都会造成鱼的拒食。
应对的办法:
1)去喂养的鱼塘钓鱼时,尽量用原塘颗粒垂钓,如找不到原塘颗粒,用商品饵配饵时也要在味道与所喂鱼料的味道接近。
2)外出垂钓或去比赛时要多带几种不同性质的饵料(荤的素的最好都带上),再根据试钓找出适合鱼食性的钓饵。
3)注意细节,避免饵料受到污染,垂钓时鱼饵现开现用,不用变质的饵料。
5.水位的变化对鱼类摄食影响很大,水体的涨落对鱼类觅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江河、水库等水域下雨发汛期,新鲜水不断注入水体,同时又给水体中带来大量的有机食物,加之水中的溶氧量增高,鱼类活动频繁,4处觅食,摄食量大增。退水或排放水体时,由于水中食物链发生变化,原有的某些食料流失,中间食物中断,引起鱼类生活的恐慌,就会游向深水处而无心寻食。还有1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高密度的精养鱼池中,水体长时间保持稳定的状态,鱼类由于呼吸不断消耗氧气,水中溶氧越来越低或自然水域水质长期没有变化,形成了“死水”都会造成水中缺氧,也会出现鱼不吃食的现象。因水体变化影响鱼类摄食,我们可以用“宁钓涨水前,不钓落水后”“涨水钓边退水钓中”这两句渔谚所说去应对。

6、水体在消毒后鱼不吃食通常水太肥和为了治疗鱼病,或在我们所说的以天收费的“黑坑”里钓鱼,鱼塘老板做手脚等因素,就会投入氯化铵,漂白粉,生石灰等化学物,这些东西影响鱼的摄食是决定性的。
1)氯化铵是1种化肥,主要是消毒剂,只要1下它呛的鱼全部浮在水面根本不吃食,并不时的在水面跳动。
2)漂白粉,学名是“次氯酸钙”用于水质净化和鱼体消毒剂,它1入水,鱼也不吃食水质变清,同时水里含有大量的氯气鱼也受不了,呛得鱼在水里烦躁不安,到处乱串。
3)生石灰,学名氧化钙也是1种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同时是也是水质中和剂用来调节水的PH值即酸碱度,把它投入水里,鱼也不吃食。
7.鱼类处于繁殖期或患病都会拒食每年鱼类都会有个生殖孕育期,在这期间鱼类忙于产卵繁殖后代,无心觅食。但在繁殖期间的前后1段时间,鱼类要摄取大量食物来维持或补充产卵消耗的能量,会有个摄食高峰期。而鱼类1旦患病,食欲下降,尤其是鳃部病害,可使鱼类呼吸困难,食量大减或绝食。对鱼类因患病而不吃食,是没有什么办法可想的。
鱼类拒食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所叙,这就要求我们钓鱼人要从鱼类外界生活环境、鱼的自身、和人为因素等等方面去分析和探访鱼类拒食的内外因关系,在实践钓鱼中不断总结,找出1定的规律,再科学的掌握鱼情、水情、钓鱼环境的具体情况,改善错综复杂鱼不吃饵原因,就1定钓有所获。

为什么自然水域的鱼不咬钩



3、为什么自然水域的鱼不咬钩

原因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钓饵。垂钓之前,1定要多准备几种钓饵,可以每种试钓1小时,每20分钟最好换1次,从中寻找出最适宜的饵料。根据不同鱼种,还可以从周围环境中找些小鱼、小虾、蚂蚱等作为钓饵,也可以向近处的钓友讨教1下用饵,从中悟出鱼不上钩的原因,进行改进。 其次是钓位。若在1个钓位上垂钓2小时不上鱼,就应该更换钓位,更换钓位1定要慎重,要全面考察1下环境,通过测深、试钓再确定下来。 第3是水情。包括自己钓位的水深是否适宜、水的肥瘦、浑浊度、水温等诸多方面都应研究分析。 第4是人为。自己钓位是否在行人常走的路边,参观的人多不多,附近的钓友是否活动太频繁。 第5是此处是否长久被人垂钓过,因为人们老去钓,鱼被钓猾了,不会轻易上当,所以鱼也可能不咬钩。此时,应在钓饵的料质上下功夫,选用鲜活或酸、臭、香甜味浓郁之饵,使鱼失去警惕。 第6是小杂鱼的干扰。小杂鱼十分贪食,多集群于浅水处,1般在水域的中上层嬉戏。垂钓时,钩1下水,便蜂拥而至,拼命抢食,几下就把钩上的饵抢得精光,对付的办法有: 1.由于小鱼大多喜欢荤食,因此遇到小鱼时,要果断地更换素食,这样会为大鱼咬钩创造机会。 2.加大窝食用量,先供小鱼去吃,然后再下钩,给大鱼造成截获机会;还可在窝子附近1米远的水面上撒上1些干麸皮,把小鱼引走。 3.采用鱼钩先落在窝外,再从水底移入窝内,不让小鱼察觉。另外,要采用黑条钩,少用亮钩、亮坠以免招小鱼。在小鱼星出现时,要沉住气,不急于下钩,等有大鱼星时再落钩,同时提竿也不宜太猛。为了避免小鱼闹,也可多打几个窝子,常挪地方,也可多钓大鱼。 第7,正在钓得高兴时,鱼突然不咬钩。经常在钓友连连上钩时,突然鱼不咬钩了,鱼漂也不动了。这很可能是有更大的鱼进了鱼窝,把其他的鱼给吓跑了。遇到这种情形,1定要冷静对待,可能会有大鱼咬钩,或过1会儿又会恢复正常咬钩。 第8,鱼钩被障碍挂住。在自然水域垂钓,经常会遇到鱼钩被水草、树枝或石块等挂住的现象,如果急于排除,鲁莽从事,往往会断钩断线,严重时甚至折竿。处理方法是: 放松钓线,再轻轻提竿拖几下,千万不能硬拉硬拽,这样鱼钩可能在松线和轻拖时,从障碍物上脱落。也可以把竿梢放到水面上,使着的鱼钩变换位置,再轻轻向自己方向拉,这样或许就把钩挂排除了。 钓线太长,提竿时没有把鱼嘴钩透造成逃鱼。 提竿时没有选择好。 第9,在肥水中垂钓鱼不上钩。由于肥水水域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数量很多,水的上层光合作用也强烈,溶解氧也比下层多,所以鱼类大多集中在上层活动。在这类特殊水域垂钓要遵循“钓浅不钓深,长竿短用,海竿近用”的原则。另外在下雨时,水中溶氧骤增,鱼儿在肥水中十分活跃,也是垂钓的最佳时机。 在肥水中垂钓,还应该掌握“钓早不钓晚,钓冷不钓热”的原则,因为水肥沃,在阳光照射下升温很快,1般夏季多在30℃以上,早晨经过1夜降温,上层水冷却的快,密度增大,往下层流动,形成水上下对流,这样使上层溶氧充分的水,补充了下层,鱼的觅食情况会好,所以夏季早晨是肥水垂钓的上钩高峰。另外,天气骤冷、气温下降也是肥水垂钓的好机会。 要在肥水中垂钓取得好成绩,食饵的选用十分重要。因为肥水中鱼类的可口食物本来就十分丰富,所以鱼儿吃食就很挑剔,所以更要讲究食饵的制作。比如本来吃香饵的鲫鱼,变得喜欢吃臭饵了,本来以素食为宜的鲤鱼,食饵中要多加鱼粉才能诱其咬钩,本来以酸臭饵著称的鲢、鳙鱼,它的食饵要更加酸臭才能有诱惑力等,这在垂钓时都要多加注意。

在深秋时节垂钓,鱼不咬钩,是不是跟下雨有关系吗?



4、在深秋时节垂钓,鱼不咬钩,是不是跟下雨有关系吗?

深秋钓鱼1般受气温的影响是最大的,气温高鱼上浮钓底1般钓不好,这时打浮可能收获会好些;气温低,鱼活性也低,只能小钩细线慢慢抽窝子,只要把鱼诱进窝而且线组又足够精细,上鱼也会不错。 深秋浓腥的拉饵上鱼会比较好,可以用野战蓝鲫+虾粉或者4号鲫+6号鲫。 深秋不用打窝了,用拉饵直接钓,诱钓结合比打窝效果好多了。

为什么早上下雨后去池塘钓鱼鱼不咬钩还到处跳跃



5、为什么早上下雨后去池塘钓鱼鱼不咬钩还到处跳跃

夏秋两季,早上5点至8点,水面温度合适,鱼儿开始从浅游回深处。通常都会在上半层水活动,但是水底也会有鱼的。没动作或动作不大,是饵料问题。

刮风下雨鱼不咬钩是怎么回事?



6、刮风下雨鱼不咬钩是怎么回事?

钓鱼也算看天吃饭吧,要想渔获满篓选择适合出钓的天气是首要问题。天气影响鱼口,鱼口不好水平再高也很难有个好收获。春夏秋冬,气温变化对鱼儿活动的影响举足轻重。气温升高,鱼情比较活跃;反之,气温下降特别是连续下降、下降幅度大,鱼儿很不适应,懒游动,甚至不咬钩。简单说下刮风、下雨对钓鱼的影响。

1、好钓鱼的下雨天

1、下雨对钓鱼的影响至少有两个方面,水体含氧量和水温下降,氧气溶解度增大。水体含氧量增加,对鱼情活跃的影响是肯定无疑的。降温对钓鱼有利也有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键是当时的水温、气温高低如何。水温高,鱼情需要降温以求凉爽;水温低,需要升温以求温暖。在水温低的情况下降温,无疑是雪上加霜。和风细雨,特别是小雨、毛毛雨,虽然有雨,温度没有明显下降,1般都比较好钓鱼。深秋、寒冬,凄风冷雨,气温水温下降的负面影响起决定性作用,下雨就很难钓鱼了。

2、下雨过程中或者刚刚下雨之后很好钓鱼,过了半天、1天又难钓了。这是为什么?因为下雨之前气温比较平稳,刚刚下雨气温还没有来得及下降,水温适宜、溶氧充足;而下雨半天、1天之后,特别是雨量大,气温下降水温也慢慢下降,鱼儿感觉到寒冷,就不适应了,或者不咬钩,或者吃口很轻。总之,春秋冬季在看下雨的同时,还必须看气温变化。

3、下雨降温而且寒冷,1般情况下是鱼情不活跃,很难钓鱼。但是,也有1些特殊情况。例如,寒潮来临,气温大幅度骤降,气压陡升,水层温差发生特殊变化,上冷下暖,鱼情特别活跃,咬钩积极。又例如,十分寒冷,十几个人同池垂钓,大多数人浮漂不动,有1个人接连不断上鱼,原因是天寒鱼懒游动,很多钓位没有鱼,诱饵再多、钓饵再好,都与鱼不沾边,简直没有鱼讯。某人幸运,碰到鱼扎堆的鱼窝,其结果可想而之。

4、炎热夏季,需要气温水温下降。1般情况下,下雨之中、下雨之后,1者消暑降温,2者增加水中溶氧,正好适合鱼儿对温度、氧气的需求,鱼儿觅食活跃。所以,1般说来,夏季下雨之后,正好钓鱼。

2、不好钓鱼的下雨天很多时候有例外情况,下雨之中、下雨之后,偏偏难钓鱼。是哪些情况、什么原因呢?值得我们大家认真注意和具体分析。

1、天气亢阳,连续高温,阵雨时间短促、雨量小。犹如杯水车薪,少量雨水不足以使水温下降。即使气温已经明显下降,手摸水面,仍感觉热热乎乎的。当天难钓,第2天就好钓了,因为,水温变化比气温变化慢半拍,第2天,水温慢慢下降,与气温趋于1致了。第3天如果出大太阳,又难钓了,因为强烈光照使水面迅速升温,水面、水底温差大增。

2、连续大雨,连续降温。几天温度呈梯度下降趋势。头两天好钓鱼,第3天就难钓了。因为,气温、水温下降过大,鱼儿也不能适应。

3、狂风烈、暴雨骤,或者水位大变,水体太浑浊,鱼儿惊恐万状,也难垂钓。

4、既是在下雨之后又是在下雨之前。天气闷,气压低,1阵雨之后,气压仍然低,还将下雨。俗话说的:雨没有下透。两次下雨之间,钓鱼效果不会很好。总之,1年4季,下雨之后是否好钓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关于什么天气好钓鱼的类似的问题可以经常看到,例如,有人说冬天晴天好钓鱼,有人说冬天阴天好钓鱼。类似的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完全可靠,不值得完全信赖。要看多因素的作用,不要孤立地片面地只看单因素,要看天气因素的变化趋势,不要静止地看天气因素。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