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为什么要找底和调漂,到底是先找底还是后调?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钓鱼为什么要找底和调漂,到底是先找底还是后调?



1、钓鱼为什么要找底和调漂,到底是先找底还是后调?

先调漂后找底。调漂就是通过剪铅皮把浮标调整到1定的目数,1般4到5目比较合适。找底时可在鱼钩上挂1个较大饵球,此时浮标会被压到水下1定目数,例如调的是5目,加饵后可能会成为1目,此时往上拉动浮标,直到挂饵后露出目数成为两目以上,此时鱼钩到底。

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2、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现实中大部分钓友钓鱼找底用钓饵找就完全可以做到,无需橡皮泥等烦琐的东西去找底,那样比较麻烦又费时间,有点儿多此1举.对于这种观点用1两句话还真难说清,.关键是要分析用饵代坠“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几成/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适用于少数人还是适用于多数人。 如果是1位钓技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高手用钓饵找底,那当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 现实中大部分钓友钓鱼找底用钓饵找就完全可以做到,无需橡皮泥等烦琐的东西去找底,那样比较麻烦又费时间,有点儿多此1举.对于这种观点用1两句话还真难说清,.关键是要分析用饵代坠“找底”的方法其利、弊各占几成/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是适用于少数人还是适用于多数人。 如果是1位钓技已修炼到炉火纯青的高手用钓饵找底,那当然是易如反掌之事。用饵找底,还可以边找底边打窝子,真可谓1箭双雕,所以他们对用橡皮泥球找底的方法,可以不屑1顾。对他们而言,别说用饵找底了,就是用空钩同样也能找到底,而且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并且1切都可以随心所欲,挥洒自如,那是因为他们的功力使他们已无需再为找底而操心劳神——他们早就把底装在了心中。 对初学钓鱼的钓友而言,特别是1心要学钓鲫鱼的钓友,学会用小橡皮泥粒找底是非常重要的。这种看似笨拙的找底方法,其实是最实用的,可以为新手省去很多因为看不见水下的变化而产生的麻烦,使学习的过程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找底无误之上/因为钓鲫鱼的基本功之1:就是底钓。底钓、底钓,如果连底都找不好,从何而钓呢!? 有些钓友往往只会在浮标上大做文章,侃侃而谈.但却在找底上1两句话就随意带过,原因就是他们小看了找底的重要性,压根没在意过.所以也没什么观点可谈. 做为钓鲫鱼爱好者,如果找底这门功夫学不好,想把复杂多变的浮标语言看懂了,是十分困难的。正确判断浮标语言的前题,是必须知道双钩及子线在水下的状态,最起码要知道是单钩到底,还是双钩到底,子线是弯曲的还是直的,否则无法分清有效鱼讯和无效鱼讯之间的区别,也就搞不懂同样的浮标语言,中鱼和不中鱼的原因,只能是蒙着钓。而蒙着钓,因得不到正确答案和经验积累,钓技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有些初学钓鱼的钓友,由于不懂得正确找底的用意和重要性,无形中忽略了找底这门基本功,图省事用钓饵找底,总是钓不好底,就属于这类原因所至。 其实现实中有很多钓友可能和我1样,在比赛中很紧张,而慌张失神没有确切找到底而盲目的担心时间和鱼获1直盲目的钓.而在比赛结束休息时候才着急的找底,头脑清醒下来后当真正找到底时,才恍然大悟而又后悔不已,要么就是"钓毛毛阿,离底还8丈远"要么就是"早都过底8百米了,浮标还怎么灵敏"当然这类事也不光是初学者犯错的特权,往往也有高手深陷之内.所以说宁可在比赛中多花5分钟也要找到底.并且找准.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嘛 那么,具体到用钓饵找底,都有哪些弊病了,首先,钓饵入水后可能脱落、会溶散、会被鱼吃掉,,尤其是有麻鱼(虽然闻其名不知其样,但感觉和白条1样.而你又看不见发生的这些变化,这样就无法保证找到的底是否准确,因为这种找底的方法,是建立在饵入水后不发生变化这1假设之上的。 另外,在经过多次测试才能定位的找底过程中,我们无法保证每次挂到钩上的钓饵重量、体积都相同,因重量、体积不同,也会影响测底的准确性。而用事先做好的橡皮泥粒找底,从头挂到尾,只要中途不更换,它的重量和体积是不会改变的,而且可以避免溶散脱落,被鱼吃掉等麻烦。如果中途发生了脱落,钩1出水面即可知道,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浮标和不同的找底要求,用手捏出各种大小不同的橡皮泥粒,使用时对号入座十分方便。既使用1粒橡皮泥粒也很方便,因为它的自重,是可以随意加减的.   如今,看钓鱼书中介绍有不少竞技钓手也喜欢用橡皮泥粒找底。他们在比赛中宁肯多花点时间,也要把底找准了。可想而知这种找底方法是有其1定道理的。 这里要再次强调1下:半水空钩调标之后,1定要先称1下用于找底的橡皮泥粒的自重,而且找上钩底(既双钩到底)和下钩底(既上钩离底,下钩到底),所用的橡皮泥粒的自重是有所不同的。用下钩找底时,最好是浮标在半水状态时,橡皮泥粒的重量让浮标下沉1至两目,大于两目,底可能找不准。用上钩找底时,橡皮泥粒的自重应该在两目重基础之上再加上1个钩子的重量。如果钩子很轻,不到浮标的半目重,可以忽略不计 举例说明此重要性:如果你是用1个自重为3目以上的钩钓大型鱼,当你半水调标4目后,用重两目的橡皮泥粒找上钩底时,当下钩触底后(钩的自重被地面承受)浮标就可能升到4目以上,让你误以为上钩已到底,其实此时上钩并未到底。 用橡皮泥粒找底,是1种比较方便可靠的方法,实际上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找底方法。俗话说的好:1步找底到位,免得1天受累。但愿大家都能认认真真找底,轻轻松松钓鱼。 全部。

钓鱼找底是为什么



3、钓鱼找底是为什么

找底在垂钓过程中是1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说它重要,就是因为底找的好坏也是决定鱼获多少的关键所在。因为鲫鱼鲤鱼等属于底层鱼类,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钓底才能钓到。并且防止挂钩,请注意措辞是大多数时候,有时候这些鱼也会到中上层。另外还有诸如鲢鳙等鱼类属于中上层鱼类。垂钓地点的选择是关系到每次出钓能否有所收获最关键的环节,再高明的钓家也不可能在1个无鱼或少鱼的水域有好的收获,反之新手只要撞中了鱼窝也可能大有收获,所以我们到了1个陌生的地方,首要问题是如何选择钓点。

钓鱼为什么要找底,7星漂如何调漂?



4、钓鱼为什么要找底,7星漂如何调漂?

1、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看你钓鱼的对象鱼是什么鱼,才决定是否钓底。如果你钓白条,就得钓浮了。1般情况下,钓鱼多是钓鲫鱼和鲤鱼,这两种鱼都是底层鱼类。所以钓底。

2、传统的7星漂如何找底,正确的方法是什么? 先调整铅坠的重量,使钓组的重量和浮子的重量平衡。比如说:先让钩子离开水底,悬在半空中。调整好铅皮的重量,让浮子露出水面3个。然后找底:就是说你的浮子露出水面的数量是3个以上(4个、5个都行)就是钩子到水底了。

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5、钓鱼为什么要找底?

找底在垂钓过程中是1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所以说它重要,就是因为底找的好坏也是决定鱼获多少的关键所在。因为鲫鱼鲤鱼等属于底层鱼类,大多数情况下是要钓底才能钓到。并且防止挂钩,请注意措辞是大多数时候,有时候这些鱼也会到中上层。另外还有诸如鲢鳙等鱼类属于中上层鱼类。

钓鱼为什么要找底和调漂 到底是先找底还是后调漂



6、钓鱼为什么要找底和调漂 到底是先找底还是后调漂

只有找好底你知道要钓那个层面的鱼,比如:鲫鱼和鲤鱼都是在底觅食的多,所以要找到鱼儿觅食的层面才能钓上鱼。调漂和找底都在调漂的过程当中,调好漂后根据鱼讯和上鱼情况微调浮漂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以调4钓2为例:

1、钓具准备好后加大铅皮,使铅皮座坠底,鱼漂露出水面,这时从铅皮座到鱼漂的长度就是水的深度。

2、向下挪鱼漂,大体挪的长度要大于子线长度+鱼漂漂身长度。这时从鱼钩到鱼漂顶端的长度小于水的深度。

3、调整铅皮,使鱼漂浮出水面。如调4钓2的话就是调整鱼漂至露出水面4目。

4、挂饵抛竿,这时鱼漂会沉入水底。

5、慢慢向上调整鱼漂,使鱼漂挂钩时露出水面两目,就是调4钓2了。扩展资料说明:

1、确定调目必须在坠子和鱼钩悬浮的前提下进行,需要加减坠子重量。所谓“适当”的调目,是根据漂尾粗细、饵料大小、个人习惯来确定,饵团比黄豆大、漂尾直径小于1毫米,空钩调目设定大些,例如4目5目以上;反之则小些,例如3目以下。

2、挂单饵,漂尾下沉,可以看到另外1个调目――单饵调目。单饵调目小于0目〔漂尾很细、饵料大,单饵可以压沉漂尾5目以上〕也可以。漂尾完全沉没,仍然可以钓2目或者其他目数。空钩调目和单饵调目的作用是作为确定钓目的参考。钓目1般设定在这两种调目之间,特殊情况下钓目可以大于空钩调目,大过几目坠子就直立触底了,那就是钓得很迟钝了。

3、挂双饵、放长水线,确定1个适当的钓目。钓目为2目是为了便于看漂,不是2目也可以,1般小于空钩调目而大于单饵调目。同时,可以确定,钓组处于1般情况下底钓的最佳状态:下饵完全卧底长子线弯曲松弛、上饵触底短子线绷直,两饵呈所谓“1拖1触”状态、“跨立式”状态。上饵触底多少决定于钓目位置,钓目离单饵调目越近触底越少甚至可能悬浮;钓目离空钩调目越近,触底越多。

4、进行了上述前3个基本操作,就可以钓鱼了。经过几次这样的操作以后,钓得熟练了,同样的漂尾粗细、同样的饵团大小,还可以更加简化,省略第2项。这样1来,基本步骤就再简单不过了――确定1个空钩调目,然后直接钓2目。当然,要注意简化的前提条件,如果漂尾粗细和饵团大小改变了,还是应该进行第2项操作。

5、为了适应变化的鱼情,还应该有第4项操作――应变。信号少、信号小,减小钓目,使钓组更加灵敏;信号多、空钩率高,增加钓目、甚至钓目大于空钩调目,使钓组更加迟钝,信号更加真实可靠,提高中鱼率。参考资料来源:。

相似内容
更多>